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钙调激酶Ⅱ抑制剂在异动症发生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钙调激酶Ⅱ(Ca MKⅡ)抑制剂在异动症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至小鼠右侧内侧前脑束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PD小鼠分为PD组(n=11)、KN-92组(n=11)和KN-93组(n=11),并设假手术组(n=10)(在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KN-92组和KN-93组给予左旋多巴(15 mg/kg)和苄丝肼(12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及PD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持续14 d。在第11 d、12 d左旋多巴给药前,KN-92组纹状体给予KN-92处理,KN-93组纹状体给予K-93处理(2μl,浓度0.1μg/μl),假手术组及PD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在给药的第1 d、3 d、5 d、8 d、10 d、13 d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在给药的第4 d、9 d、14 d行左前肢使用率的评价。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纹状体区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DARPP-32)及其磷酸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治疗前后左前肢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给药后左前肢使用率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N-92组和KN-93组给药后左前肢使用率逐渐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组、KN-92组和KN-93组给药前左前肢使用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KN-92组和KN-93组小鼠治疗前及治疗第4 d、9 d左前肢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组、KN-92组治疗第14 d左前肢使用率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N-93组治疗第14 d左前肢使用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D组比较,KN-92组治疗第4 d、9 d、14 d及KN-93组治疗第4 d、9 d左前肢使用率显著升高(均P0.01)。与KN-92组比较,KN-93组第14 d左前肢使用率显著升高(P0.01)。KN-93组、KN-92组小鼠治疗后第1 d、3 d、5 d、8 d、10 d AIM评分呈现逐渐增高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第14 d,KN-93组AIM评分明显低于KN-92组(P0.01),治疗后第1 d、3 d、5 d、8 d、10 d,KN-93组AIM评分与KN-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PD组及KN-93组p-DARPP-32及pCREB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KN-92组p-DARPP-32及p-CREB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PD组比较,KN-92组p-DARPP-32及p-CREB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KN-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N-93组p-DARPP-32及p-CREB水平明显低于KN-92组(均P0.01)。结论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可能与Ca MKⅡ有关,其抑制剂KN-93可能是治疗PD引发的运动并发症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