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和蒙医温针疗法对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及结肠黏膜脑肠肽含量的影响,从脑肠轴的角度分析蒙医温针对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效应及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忧解组、针刺组、蒙医温针组共5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百忧解组应激且孤养28天,将百忧解以生理盐水配制成1 mg/mL,按照2 mg/kg于每日应激刺激1 h前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28 d。蒙医温针组于造模同时行针刺干预,选取顶会穴、赫依穴、心穴、胃穴、小肠穴,电流强度为100mA,温度为40℃,留针15 min,每次温针治疗15 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28 d。针刺组不接温针仪,其他与蒙医温针组处理一致。于实验前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包括体质量、糖水实验和开野实验;行为学观察结束后,检测大鼠下丘脑和结肠黏膜中GAS、NPY、CGRP含量。结果:实验28 d后药物组、针刺组、蒙医温针组GAS显著增加,而NPY、CGRP含量显著降低,下丘脑GAS、NPY、CGRP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医温针组在调整大鼠结肠黏膜GAS、CGRP含量方面要优于针刺组,在调整大鼠下丘脑GAS、NPY含量方面要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不仅出现行为学方面的改变,结肠黏膜与下丘脑的兴奋性激素与抑制性激素水平也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针刺治疗能够起到阳性对照药物百忧解的治疗作用。蒙医温针治疗在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下脑-肠轴的多个环节进行整合的作用优于普通针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