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术前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水平对其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姓名:姚明解  陈华楠  钱相君  许强  陈香梅  吕全军  张玲  鲁凤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中心;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
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基金(2017ZX10302201,2017ZX10202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603,8147193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7M620544,2018T110014);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Z161100000116047)
摘    要: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对进行手术切除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3年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数据及随访数据完整的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患者107例。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术前冻存的血清PIVKA-Ⅱ浓度。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高PIVKA-Ⅱ水平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8%及16%,低于低PIVKA-Ⅱ水平患者的1、2、3年生存率73%、54%及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高AFP水平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5%及25%,低AFP水平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63%及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多因素结果显示,术前高PIVKA-Ⅱ水平、高AFP水平、存在门静脉癌栓及包膜不完整是HBV感染相关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99(1.15~3.45)、2.03(1.10~3.76)、2.72(1.53~4.83)、2.07(1.07~4.00),且随着该4项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预后越差。结论术前PIVKA-II和AFP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术前高PIVKA-II、AFP水平的患者预后差。

关 键 词: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生存预后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