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引用本文:马铁柱,万琪.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875-1876.
作者姓名:马铁柱  万琪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72
摘    要: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Ⅷ因子相关抗原(vWF)、P-选择素(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L-6)、组织型纤溶本科原激活物(t-PA)及快速抑制物(PAI-1)的变化规律,探讨炎症因子及纤溶活性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本科联免疫吸附(ELISA)及发色底物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12,24及72h血浆vWF,P-selectin,IL-6,t-PA及PAI-1活性进行动态测查。并与32例自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vWF(147.4&;#177;26.2)μg/ml、P-selectin(21&;#177;4)ng/ml、IL-6(114.5&;#177;1.5)μg/ml、PAI-1(0.79&;#177;0.24)au/ml活性明显增高,t-PA活性(0.24&;#177;0.15)iu/m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随时间推移vWF(118.6&;#177;24.4)μg/ml、P-selectin(14&;#177;3)ng/ml、IL-6(108.7&;#177;4.4)μg/ml、PAI-1(0.56&;#177;0.20)au/ml活性有所降低,而t-PA活性(0.43&;#177;0.11)iu/ml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lt;0.05)。结论 (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2)炎症因子参与脑部缺血性损害;(3)纤溶活性下降,说明t-PA及PAI-1参与了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

关 键 词:血浆  炎症因子  纤溶活性  Ⅷ因子相关抗原  P-选择素  白细胞介素-6  急性脑梗死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