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增至Ⅲ度以上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时机的探讨
引用本文:杜涛,李茗.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增至Ⅲ度以上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时机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89-90.
作者姓名:杜涛  李茗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
摘    要:1.1病例选择我科3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正常,卡氏评分60分以上,白细胞(WBC)≥4.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2.0×10^9/L,血小板(PLT)≥100×10^9/L,男17例,女13例;中位年龄53.3岁,有化疗指征,预计生存期大于3月。且经第一周期全身静脉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均达Ⅲ度(WBC〈2.0×10^9/L、ANC〈1.0×10^9/L)以上,经治疗后血象恢复入组。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病种、化疗方案、化疗前血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癌药物有:表阿霉素、顺铂、长春新碱、长春瑞滨、多西他赛、5一氟脲嘧啶、环磷酰胺、强的松。

关 键 词:血液学毒性  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ANC)  骨髓抑制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