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99)Tcm-MDP骨显像监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的成骨活性
引用本文:黄若昆,谢鸣,方真华,勘武生,程文俊,胡家朗.99)Tcm-MDP骨显像监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的成骨活性[J].中国临床康复,2010(25):4573-4576.
作者姓名:黄若昆  谢鸣  方真华  勘武生  程文俊  胡家朗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30
摘    要:背景:有关牵张成骨传统的新骨生长形态观察方法如超声、X射线、CT文献报道较多,但有关核素监测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经皮注射可注射组织工程骨促进牵张间隙成骨的可行性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其的早期监测作用。方法:将20只日本大耳白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右胫骨中下段造成20mm的骨缺损,干骺端截骨。7d后延长,1mm/次、1次/d。造模前实验组分离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2代后诱导成骨。延长达靶位点后,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注射自体干细胞悬液,并同时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而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核素骨显像监测移植后2,4,8周时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放射性骨显像99Tcm-MDP注入3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可见显像剂明显沉积于牵张间隙区,均较对侧健性部位显影强。骨骼、肾及膀胱显像清楚,骨/软组织的对比度清晰,各组均可见大关节及肌腱附着处有对称性放射性增高区。两组在2,4周时牵张间隙放射性聚集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实验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8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核素浓聚变弱,但两者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说明经皮注射移植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可注射组织工程骨能够促进牵张间隙成骨能力,缩短成骨时间。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早期修复过程有比较灵敏的监测效果。

关 键 词:牵张成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放射性核素显像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