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发生相关溶血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徐金凤 张晓慧 柳雅立 张晶 |
| |
作者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丙肝与中毒性肝病科 |
| |
摘 要: | 目的本研究利用干扰素队列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利巴韦林(RBV)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测RBV相关溶血性贫血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北京佑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且应用PEG-IFNα联合RBV方案抗病毒治疗患者235例,并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肝脏硬度值、HCV RNA、HCV病毒基因型及三磷酸肌苷焦磷酸酶(ITPA)基因型检测,在2、4、8、12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RBV相关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对RBV相关溶血性贫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2、4、8、12周时ITPA(rs1127354)基因型CC组Hb下降程度显著大于AA+AC组(P值均<0. 05)。AA+AC型组与CC型组4周时Hb降低> 30 g/L比例(2. 38%vs 39. 9%,X^2=23. 175,P <0. 001)、Hb水平<100 g/L比例(0 vs 10. 88%,P=0. 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Hb下降程度[比值比(OR)=1. 073,P <0. 001]、ITPA(rs1127354)基因型(OR=18. 920,P=0. 005)、基线Hb水平(OR=1. 032,P=0. 024)是4周Hb水平下降> 30 g/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TPA(rs1127354)基因型CC型更易发生RBV相关溶血性贫血。ITPA(rs1127354)基因型、基线Hb水平及2周Hb下降程度可用来预测患者抗HCV治疗过程中RBV相关溶血的发生,从而实现早期预警,指导早期干预。
|
关 键 词: | 肝炎,丙型,慢性 贫血,溶血性 利巴韦林 危险因素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