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临床特点分析
引用本文:杨进孙;杨江华;喻艳林;陈有华.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临床特点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4):248-249.
作者姓名:杨进孙;杨江华;喻艳林;陈有华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摘    要:肝豆状核变性,又称为Wilson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肝硬化和大脑基底节区的豆状核变性.本病已明确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病,因位于13q14.3基因的ATP7B的基因发生突变.ATP7B编码铜转运P型三磷酸腺苷酶1],当该酶功能缺乏或活性减弱时,肝脏排铜障碍,铜在肝脏内聚集,并进入血液而沉积于其他组织或器官,进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震颤、扭转痉挛、精神障碍、肝脾肿大、腹水等.因该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为1/30 000~100 0002],临床上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故临床医师易误诊或漏诊.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及发生过程的认识,现将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例曾被误诊为血吸虫性肝硬化后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