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及诊断的新近研究进展 |
| |
作者姓名: | 乔海灵 赵永星 马统勋 |
| |
作者单位: | 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郑州 450052 |
| |
摘 要: | 青霉素抗原决定簇有多样性,包括主要和次要抗原决定簇、侧链抗原决定簇以及由β-内酰胺环与侧链结合而成等。青霉素过敏患者血清中存在核特异性抗体和侧链特异性抗体等,有的可识别母核结构,有的仅识别侧链结构,亦即青霉素类抗生素间可存在完全交叉过敏反应,也可存在部分交叉、甚至无交叉过敏反应。对过敏患者可根据药物结构尤其是侧链结构恰当选择本类药物。T细胞在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过敏患者体内存在2种T细胞系,一种对识别的药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另一种选择性较差,可识别多种药物。药物特异性T细胞主要识别青霉素类的侧链和双环结构,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而参与并调节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诊断仍以皮试为主,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增加皮试剂的成分可提高其敏感性。体外检测有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等,以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应用较多,以上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操作过程复杂,临床难以完全取代皮试,可与皮试结合应用。
|
关 键 词: | 青霉素类抗生素 过敏反应 皮肤试验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文章编号: | 1001-8751(2002)05-0197-09 |
修稿时间: | 2001-08-1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