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方法改进
引用本文:于海洲,李昌盛,刘相轸.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方法改进[J].临床荟萃,2001,16(11).
作者姓名:于海洲  李昌盛  刘相轸
作者单位:1. 辽宁省鞍山市东鞍山医院
2.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医院
3.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摘    要:脑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检测、评价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具有准确、直观等特点。因其所具备的特点,故脑血管造影在研究中也被广泛用于检测CVS的有无、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等。是研究血管痉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也有较多报告称在兔、猫、鼠等小动物模型上脑血管造影死亡率较高。我们在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家兔在造影后经常死亡,或出现昏迷、偏瘫、血尿等并发症,对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改进了以往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插管至主动脉弓的造影方法,参照临床应用的经肱动脉穿刺逆行椎基底动脉造影方法,采用22号套管针穿刺腋动脉法行基底动脉造影。具体方法为:家兔麻醉后,仰卧位,穿刺侧前肢上部(腋部)备皮。消毒后,纵行切口约1.0cm,分离出腋动脉及肱动脉上段0.6cm,穿一根4号丝线,轻提起远侧血管,以利穿刺。以22号套管针穿刺腋动脉,拔出针蕊后有血液喷出。连联之通后可注入2ml生理盐水。抽取造影剂(Angiography)2ml加入0.5ml生理盐水快速推入。造影术毕可再次向血管内推入生理盐水5ml,拔针,压迫局部血管止血,无效时可结扎血管。我们以此法对28只家兔行60次血管造影,无一动物死亡或出现造影并发症。所有动物多于造影后40分钟苏醒,醒后动物运动均正常,可进食、饮水。无肢瘫及造影侧肢体缺血表现。仅有两只动物在解剖血管时误伤神经,术后造影侧前肢末节下垂,但并不影响动物正常运动,肌力也正常。造影结果基底动脉显影清晰,并可见到wiuis环显形。由于解剖上特点,腋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延续,兔前肢侧支循环十分丰富,结扎腋动脉并不可引起前肢缺血表现,椎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由于腋动脉、椎动脉开口处与锁骨下动脉近端及主动脉弓间存在压力阶差,故造影时造影剂多直接进入椎动脉,较少由锁骨下动脉及主动脉弓处流失。故可大大的减少造影剂的用量(仅为他法1/2左右)。从而减低造影剂的毒副作用。又由于该法无血管内插管等因素的干扰,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避免血管内插管所带来的损害及干扰。并且本法具有简便易行、损伤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因此我们认为腋动脉穿刺基底动脉造影方法可较好的解决兔模型造影死亡率高的问题。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