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下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代思吉 苏子敏 葛圣金 |
| |
作者单位: | 1. 重庆人民医院麻醉科,重庆,400000;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 |
| |
基金项目: |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3081340519) |
| |
摘 要: | 目的:比较在单纯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139例,ASAⅠ~Ⅱ级,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n=69)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n=70)。所有患者术前均测量肺功能,EG组诱导前,于T10~11椎间隙放置硬膜外导管。G组和EG组麻醉诱导均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设为4.0μg/mL,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1·min-1、芬太尼2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采用七氟醚(MAC=1.0)和异丙酚(2.0μg/mL)静吸复合,G组每隔1.5 h追加芬太尼和罗库溴铵,EG组诱导后硬膜外注射0.5%罗哌卡因8~12 mL,之后每小时追加4~5 mL,每隔1.5 h追加芬太尼和罗库溴铵。标准化辅助用药及通气量。测量术毕拔管后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对应下的肺功能。所有值均在患者头高45°,仰卧位测量。结果 TOFR恢复至0.9, EG组与G组的肺功能最大肺活量(FVC)[(2.27±0.69) vs (2.04±0.6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2.03±0.62) vs (1.73±0.56)]、呼气峰流量(PEF)[(5.20±1.49) vs (4.32±1.4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FR恢复至1.0时,EG组与G组的FVC [(2.45±0.67) vs (2.07±0.67)]、FEV1[(2.23±0.62) vs (1.84±0.51)]、PEF [(5.91±1.69) vs (4.58±1.45)]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有利于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恢复。
|
关 键 词: | 硬膜外阻滞 单纯全麻 腹部手术 肺功能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