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温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经穴特异性及与肥大细胞的功能关系
摘    要:目的观察温针的镇痛效应并探讨其与穴区肥大细胞的功能关系、穴位特异性。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模型组(M)、足三里温针组(Z)、对侧温针组(O)、手针组(A)、伏兔温针组(F)、阳陵泉温针组(Y)、委中温针组(W)、色甘酸钠(Disodium cromoglycate)+温针组(DSCG+Z)、生理盐水+温针组(Saline+Z)。以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为炎性反应痛模型(AA模型),在体观察温针足三里、阳陵泉、伏兔、委中过程中大鼠的缩爪反射潜伏期;并通过穴位组织切片染色,离体对照治疗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以及穴区注射色甘酸钠对其的影响。结果温针后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P0.05),温针镇痛的效果要优于手针治疗(P0.05),足三里温针组经治疗后的痛阈均显著高于伏兔温针组、阳陵泉温针组和委中温针组(P0.05),针刺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能被色甘酸钠显著阻断(P0.05)。结论温针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可产生镇痛效应,其镇痛效果优于手针组,且穴区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高于手针组,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预处理后,温针的镇痛效应减弱。对于AA模型,温针足三里穴的镇痛效果优于阳陵泉、伏兔、委中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