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肾髓系统”的理论渊源
引用本文:张紫嫣,黄雅薇,张新雪,田晨,王拥军,赵宗江.“肾髓系统”的理论渊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5):744-748.
作者姓名:张紫嫣  黄雅薇  张新雪  田晨  王拥军  赵宗江
作者单位: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 100029,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 100029,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 100029,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 100029,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 200032,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530400):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负责人:王拥军;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530406)从障碍性贫血探讨"肾生髓"理论的研究,负责人:吴志奎。
摘    要:肾髓相关性,先秦至汉时期就有了初步认识,到了魏晋隋唐时期,逐渐认识到,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肾-精-髓-骨-血-脑存在密切关系,宋金元时期对髓的解剖学有了新认识,首次提出"脊髓"概念,肾髓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也有涉及,至明清时期,对肾髓相关认识进一步深入,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肾髓系统"这一概念,近代学者围绕"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养骨、化血",对中医传统理论进行总结,使"肾髓系统"初见雏形,这为构建"肾髓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 键 词:    肾髓系统  理论渊源
收稿时间:2017/5/4 0:00:00
修稿时间:2017/5/2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