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黏着斑激酶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
摘    要: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FAK)在急性白血病(AL)病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AL病人白血病细胞FAK mRNA的表达水平,以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收集病人骨髓细胞,用24 h常规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10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FAK mRNA阳性表达率为20.0%,50例AL病人白血病细胞FAK mRNA阳性表达率为6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5.486,P0.05);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FAK mRNA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436,P0.05;t=7.985、5.595,P0.05),但ALL与ANLL二者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0299,P0.05;t=2.009,P0.05)。初诊和复发AL病人白血病细胞FAK mRNA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1.000,t=1.010,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χ~2=9.38,P=0.015;t=8.789,t=7.5756,P0.05)。缓解组病人FAK mRNA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低于初诊组和复发组(χ~2=10.26,P0.05;t=4.4359,t=7.822,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5879,P0.05)。AL病人FAK mRNA的表达与染色体核型的异常改变具有一定的联系,异常核型检出组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检出组(χ~2=5.82,t=6.72,P0.05)。结论:FAK mRNA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较高,且与疾病的转归相关,可能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位点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