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泡型包虫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王鸿  李文桂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重庆,400016
基金项目:重庆市卫生局资助项目,重庆市人事避优秀中青年人才基金,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摘    要: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Em)幼虫主要寄生在人体肝脏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泡球蚴多以外生性出芽生殖,如恶性肿瘤生长,泡球蚴还可通过血循环、淋巴等途径转移至肺脑等器官,危害极大,被视为最致命的蠕虫感染之一.泡球蚴对人体来说是感染性外源性物质,具有抗原性,可诱发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人们发现宿主腹腔巨噬细胞和肝枯否细胞均可杀伤Em原头节,Playford等发现缺乏功能性T、B细胞的重症联合免疫鼠(SCID)非常容易感染Em原头节,当用正常鼠淋巴细胞重建其免疫功能则抑制泡球蚴生长[2],表明宿主在防御泡球蚴感染过程中不仅有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而且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另外泡球蚴通过免疫逃避而在体内发育、繁殖、生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泡球蚴病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关 键 词:泡球蚴病  免疫发病机制  综述
文章编号:1000-3711(2006)01-0098-03
收稿时间:2005-07-04
修稿时间:2005-07-042005-09-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