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在泌尿系肿瘤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
| |
作者姓名: | 贺大林 徐珊 郭鹏 |
| |
作者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西安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西安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西安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西安 710061 |
| |
摘 要: | 外泌体(exosome), 是由细胞自主产生、自主分泌、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大小为40~100 nm的盘状小囊泡[1]。1983年首次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受当时知识和研究的局限,普遍认为外泌体是细胞自主向外排放的废弃物[2]。直到1987年,Johnstone等[3]使用高速离心法分离出具有一定活性,来源于绵羊网织红细胞,起源于核内体(endosome)的囊泡,才正式命名为“exosome”。外泌体研究一直备受冷落, 2007年Nature Cell Biology报道外泌体可像“通信船”一样携带RNA进行细胞间遗传物质交换,并可在受体细胞内发挥生物学功能,这意味着外泌体可作为细胞之间遗传物质交流的新途径,开拓了遗传学上的新机制[4],才引起了科学家们高度的重视。201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3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揭示细胞囊泡传输所需基因,囊泡包裹“货物”机制,以及细胞信号通路调控囊泡“货物”运输机制,把外泌体正式推向了大众的视野,随后,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外泌体在很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7],主要研究集中在癌症诊断、肿瘤发生发展、靶向用药和细胞免疫等方面,本文将着重讨论肿瘤外泌体在泌尿系肿瘤精准诊疗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
|
关 键 词: | 外泌体 泌尿系肿瘤 诊断 精准医学 生物标志物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