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姚莺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NICU
摘    要: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头围小于33cm且体长小于47cm的活产新生儿[1]。随着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逐年提高,人们对于早期营养对早产儿生长、疾病转归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的关注也在逐年提高。在早产儿喂养方面,如何达到早产儿最佳的营养状态和理想的生长、如何掌握早产儿个体化的喂养策略等等,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早产儿的胃肠消化功能、粘膜屏障功能、胃肠动力均不成熟[2],易出现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国内外报道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约25%[3],而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肠内营养的缺乏可能消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而这将使早产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胆汁淤积症等,并使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4]。因此,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护理长期探索的问题之一[5],对其护理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本文旨在总结目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护理,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

关 键 词: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  进展
收稿时间:2014-09-23
修稿时间:2014-09-23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护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护理》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