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骨筋膜室综合征致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引用本文:白跃宏,欧阳颀,郝玉洁,刘燕,魏智钧.骨筋膜室综合征致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5):992-993,F003.
作者姓名:白跃宏  欧阳颀  郝玉洁  刘燕  魏智钧
作者单位: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市100700
摘    要:背景:目前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诊断、治疗以及骨骼肌病理变化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和介绍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致慢性腰痛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骨骼肌的病理变化。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院收治的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18~66岁,平均42.3岁,慢性腰痛时间2~42年,平均27年。方法:采用微创方法行腰骶部竖脊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术后进行腰、腹肌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价。选择平L3棘突竖脊肌外侧缘微进针点,用自行设计的带有侧孔及微压力感受装置的测压针,直接刺入竖脊肌内,分别测量竖脊肌内的静息压、运动中压和运动后6min以内的压力改变。主要观察指标:下腰痛症状,步行能力,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度,超声多普勒腰骶部血流的改变及腰骶部骨筋膜室内压在静息、运动中、运动后的改变。结果:术后下腰痛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步行能力明显增加,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度较术前分别增加(15&;#177;0.5)&;#176;和(7&;#177;0.7)&;#176;。术前腰骶部骨筋膜室内压在静息、运动中和运动后6min以内分别为(1.4&;#177;0.1),(24.9&;#177;1.5)和(1.8&;#177;0.2)kPa,术后分别为(0.9&;#177;0.1),(21.6&;#177;1.6)和(0.9&;#177;0.1)kPa(t值分别为2.04,2.32,3.2l,P&;lt;0.05或0.01)。竖脊肌病理改变为退行性变、灶状萎缩和坏死,电镜表现为散在性的骨骼肌纤维排列紊乱,多处骨骼肌纤维变性。超声多普勒结果表明腰骶部骨骼肌内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应用临床检查及骨筋膜室内压测定的方法诊断由腰骶部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是可靠的。治疗上可采用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关 键 词:骨筋膜室综合征  慢性腰痛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病理变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