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胚胎发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李晨  王宏宇
作者单位:北大医疗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和血管医学中心血管医学科 代谢性心脏和血管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地区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中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其预测价值研究”(首发2011-4026-02);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内基金“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2012Y04);首钢总公司科研项目“首钢干部群体血管早期病变评估及其健康管理随访研究”(2013科管20-1);首钢院内2014年度医院临床重点项目建设课题“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其预测价值(2014-院-临床-02);北京大学医学部种子基金“脉搏波速度无创检测新技术”(BMU20140395);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科研项目“东方公司社区居民血管早期病变评估及其健康管理随访研究”(KQ2014-10);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内基金“Ⅱ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SGYY201406)
摘    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萌芽状态早在胎儿发育期已经开始。胚胎期是人类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并对成人冠心病的预防和发生起着关键作用。在众多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因素中,胎儿宫内生长情况及遗传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胎儿生长受限可造成重要器官营养缺乏,同时扩血管因子功能失调将损伤心血管系统,进而造成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可能进一步打破后天机体的代谢平衡,最终导致中老年期冠心病的发生。然而,遗传因素作为独立的风险因子,贯穿了人类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包括冠心病易感基因位点以及与之伴随的家族史,对冠心病的程序性发生起着主导作用。现从胚胎期冠状动脉各种形式的异常发育、子宫内因素对胚胎发育及后天生长的影响,以及冠心病多种易感位点的遗传因素等方面共同阐述胚胎发育与成人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

关 键 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胚胎发育  遗传基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