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引用本文:屠昌华,张国元,罗在明,韩星海,陈琴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5(4).
作者姓名:屠昌华  张国元  罗在明  韩星海  陈琴珍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内科,上海解放军八五医院心内科
摘    要:采用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24h心电图中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HRV改变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功能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显示:AMI后2~3d的SDNN(60.53±20.60ms)较正常对照组(130.20±30.41ms)显著降低(P<0.001),并与CK-MB峰值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5);服用美多心安者的SDNN显著高于未服者(61.27±13.44msVS47.53±11.25ms,P<0.05);心功能Ⅱ~Ⅳ级者SDNN显著低于Ⅰ级者(49.71±18.10msVS68.52±18.80ms,P<0.01);住院期间死亡者SDNN显著低于存活者(42.25±6.45msVS62.56+20.63ms,P<0.01);SDNN<50ms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50ms者(31%VS0,P<0.05)。提示AMI早期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而迷走神经活动受抑制,其改变的程度与心功能损害和梗塞面积相关;AMI早期测定HRV可获得重要临床信息和有助于对患者作早期危险性的分层。

关 键 词:心肌梗塞,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病死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