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社区管理对农村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效果的影响
作者姓名:张凤艳  冯天元  徐建  孙红疆  黄成林  倪国贞  马赟聪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    要:目的评价社区管理模式对提高农村社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率、依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探索房颤患者的社区管理有效模式。方法于2014年6-10月在杭州市余杭区随机选择2个农村社区,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与对照组,共入选房颤患者412例,社区管理组204例,对照组208例。社区管理组采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的社区医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延用既往就诊时医生制定的诊疗措施及随访模式。随访期2年,比较两组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率、依从性和安全性。31名社区医生在研究实施前和研究实施后半年,以试题答卷的形式共进行2次社区医生房颤综合防治知识水平测试,记录社区医生测试分数。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社区管理组与对照组的抗凝治疗率分别为4.90%和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管理组的抗凝治疗率(27.45%)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抗凝治疗率(5.29%)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管理组的抗凝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管理组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定期监测率(94.64%)和INR达标率(98.21%)均优于对照组(45.45%和3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管理组的出血率(8.93%)低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社区管理组和对照组的医生测试分数[(66.56±2.48)、(65.47±1.66)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管理组和对照组的社区医生测试分数[(94.25±1.70)、(74.47±2.18)分]均较干预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社区管理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的社区医生管理模式可提高农村社区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率、INR达标率、药物治疗依从性,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社区医生房颤防治水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