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胃间质瘤不同危险等级的评估因素及超声内镜的应用价值
作者姓名:王玮  罗丹  李启祥  吴伟东  尹合坤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胃间质瘤不同危险等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危险等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因"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胃间质瘤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Fletcher分级将入选胃间质瘤患者的侵袭危险性分为极低危组(17例)、低危组(25例)、中危组(21例)、高危组(11例)。分析4组患者的超声内镜图像,用Photoshop软件测量4组患者的灰度平均值(反映回声强度)与标准偏差(反映回声均匀度),比较超声内镜图像特点(包括肿瘤形状、边界、表面溃疡、钙化、囊性变、起源层次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胃间质瘤危险等级的影响因素。结果极低危组与低危组灰度平均值为(57. 62±7. 33)、(59. 41±7. 82),显著低于中危组与高危组(77. 80±11. 04)、(83. 56±12. 29)(均P 0. 05);灰度标准偏差为(8. 51±2. 63)、(9. 62±4. 11),低于中危组与高危组(13. 34±4. 05)、(16. 76±4. 51)(均P 0. 05);中危组灰度平均值与灰度标准偏差均低于高危组(均P 0. 05)。高危组内镜下形状不规则检出率27. 27%,显著高于低危组8. 00%与中危组9. 52%(P 0. 05)。高危组边界模糊检出率36. 36%,显著高于低危组12. 00%(P 0. 05)。从极低危组到高危组,4组的表面溃疡检出率分别为11. 76%、32. 00%、47. 62%与72. 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钙化检出率分别为11. 76%、28. 00%、38. 10%与54.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表面溃疡为胃间质瘤Fletcher分级的危险因素(OR=2. 70,95%CI:1. 501~4. 850)。结论超声内镜下病灶表面检出溃疡是胃间质瘤Fletcher分级的危险因素,表面溃疡检出往往提示较高的Fletcher分级。Photoshop软件可通过测量灰度平均值与标准偏差反映回声强度与均匀度,辅助超声内镜作出进一步判断,可为胃间质瘤侵袭危险等级的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