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Meta分析的基因检测指导对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引用本文:潘忙忙,张弛,李星霞,李峥,顾智淳.基于Meta分析的基因检测指导对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2(4):314-352.
作者姓名:潘忙忙  张弛  李星霞  李峥  顾智淳
作者单位: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剂科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编号:20184Y0022);?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编号:2016-40044-002);?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编号:2016ZB0304);
摘    要: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 WanFang Data、SinoMed数据库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搜集有关ACS或行PCI术的患者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10日。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累计6 3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RR=0.57,95%CI(0.42,0.78),P<0.01]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45,95%CI(0.25,0.80),P<0.01],两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RR=0.73,95%CI(0.50,1.07),P=0.11]、全因死亡发生率RR=0.82,95%CI(0.41,1.63),P=0.57]、任意出血发生率RR=0.84,95%CI(0.58,1.23),P=0.37]、心血管死亡率RR=0.78,95%CI(0.54,1.13),P=0.19]和卒中发生率RR=0.70,95%CI(0.38,1.27),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8,95%CI(0.64,1.23),P=0.46],但基因指导治疗组可降低小出血发生率RR=0.74,95%CI(0.59,0.94),P=0.01]。结论: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相比于常规治疗虽未明显降低患者MACE、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卒中和任意出血、大出血等风险,但在降低患者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小出血风险方面更有优势。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适合高危冠心病患者。

关 键 词: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基因检测指导  P2Y12受体抑制药  Meta分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