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伤寒论》对痞证的认识浅谈通降治法的应用
引用本文:梁旭,王凤云,吕林,李娟娟,曾恩锦,温永天,唐旭东.基于《伤寒论》对痞证的认识浅谈通降治法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21,14(4):640-642.
作者姓名:梁旭  王凤云  吕林  李娟娟  曾恩锦  温永天  唐旭东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中国中医科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3853,8187329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Z10-020);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ZZ13-YQ-006)。
摘    要:痞证是临床常见内科病证,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而在《伤寒论》中则创建了纲领性的辨证论治体系。目前,关于痞证如何分类的理论研究仍存在诸多争议,主要围绕痞证内涵划分、"泻心汤"痞证与类似证区分等问题展开。本文通过梳理《伤寒论》及历代医家论述痞证的相关条文,对痞证的源流、传承发展及辨治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和探究,发现《伤寒论》中并无明显以痞证内涵或泻心汤证及主症对痞证进行区别划分之意,而对于痞证的核心病机认识却具有潜在的统一性,即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治疗则以"通降"为基础大法、兼顾他症、随证治之,并由此初步确立了"通降"治疗痞证的基本准则。后世多位医家在此基础上,创新补充,灵活变化,极大丰富了通降治法的内涵和痞证治疗经验。

关 键 词:伤寒论  痞证  泻心汤证  通降治法  通降论  中医经典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