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伤寒论》之“痞”临证浅析
引用本文:邢齐树,董昌武.《伤寒论》之“痞”临证浅析[J].环球中医药,2021(1).
作者姓名:邢齐树  董昌武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摘    要:“痞”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为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证。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太阳病本为表证,误下而成“痞”。误下是“痞”的重要病因,但临床上不管外感内伤,不论寒热痰水、正虚邪实,只要是胃气壅滞,都可以发生“痞”证。“痞”证是以中焦脾胃的气机不畅为总的病机,临证需辨寒热虚实,更需与“结胸”、“心下支结”等病证相鉴别。仲景基于“辛开苦降”理论创立了“泻心汤”类方,实现了从理论到临床的转变。自仲景以来,后世医家不断探索“痞”证之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提出了“塞因塞用”理论,创立了“补中益气汤”,进一步完善了“痞”证的辨证论治。

关 键 词:伤寒论    泻心汤  仲景  辛开苦降  塞因塞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