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引用本文:甘咏莉,葛荣,丁锦华,刘创峰.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13(5):506-509.
作者姓名:甘咏莉  葛荣  丁锦华  刘创峰
作者单位: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甲乳外科
摘    要:目的探讨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乳腺E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男性1例,女性14例。选择典型蜡块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5例患者年龄40~79岁,中位年龄64岁。肿瘤直径1.5~6.0 cm,平均3.4 cm。肿瘤周围有纤维包膜,大多数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瘤细胞柱状排列、极性紊乱,并缺乏肌上皮细胞;部分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筛状或微乳头状,其内可见纤维血管间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ER和PR,包膜内及周缘均未见肌上皮标记CK5/6、p63和calponin表达,Ki-67增殖指数5%~30%。术后随访5-48月,12例获随访资料者中仅1例伴有微浸润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EPC被视为一种特殊亚型的浸润性癌,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和极好的预后,临床治疗可参照导管原位癌的治疗原则。

关 键 词:乳腺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回顾性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