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联合弹簧圈在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李静伟,李桂林,陈圣攀,叶明,何川,张鸿祺,凌锋.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联合弹簧圈在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中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
作者姓名:李静伟  李桂林  陈圣攀  叶明  何川  张鸿祺  凌锋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摘    要: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PED)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使用PED治疗的颈内动脉大型(瘤径为10 mm~25 mm)和巨大型动脉瘤(瘤径25 mm)患者51例(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男16例,女35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53±13)岁。根据是否使用弹簧圈填塞瘤腔,分为PED组31例和PED联合弹簧圈组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6个月的影像随访效果。栓塞率以Raymond分级评价。结果对PED组31例患者32个动脉瘤平均瘤径(15±3)mm]共使用33枚PED,其中海绵窦段动脉瘤15个,床突上段动脉瘤17个;PED联合弹簧圈组20例患者21个动脉瘤平均瘤径(17±4)mm]共使用22枚PED,其中海绵窦段动脉瘤10个,床突上段动脉瘤11个。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示PED组的动脉瘤复发率(Raymond分级Ⅱ~Ⅲ级)明显高于PED联合弹簧圈组分别为9.7%(3例)和0%],PED联合弹簧圈组的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ED组分别为10.0%(2例)和6.5%(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时,联合弹簧圈填塞瘤腔可降低动脉瘤残留发生率,但可能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事件发生风险。仍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