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市顺义区2445名年龄≥50岁居民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分析
引用本文:游凯,赵红叶,李长青,刘宏军.北京市顺义区2445名年龄≥50岁居民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8).
作者姓名:游凯  赵红叶  李长青  刘宏军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循证医学中心
摘    要:目的调查北京市顺义区年龄≥50岁的户籍居民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流行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顺义区11个镇、街道年龄≥50岁的户籍居民2 500名,剔除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筛查信息不完整者55名,最终2 445名资料完整者纳入分析,应答率为97.8%。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颈动脉CDFI筛查,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内-中膜厚度(IMT)≥1.0 mm]、斑块(IMT≥1.5 mm)及颈动脉狭窄单侧和(或)双侧的颈内动脉狭窄(流速50%)或颈总动脉狭窄(流速≥70%)、椎动脉狭窄(流速50%)]。根据颈动脉CDFI筛查结果,将2 445名研究对象分为内膜增厚与无增厚、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斑块、狭窄与无狭窄进行人口学资料及脑血管病相关因素的分析。同一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病变(增厚、斑块、狭窄)并存两种或以上时,则分别计数后分析。结果 2 445名居民中,有颈动脉狭窄、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者分别为301名(12.3%)、1 419名(58.0%)及1 287名(52.6%)。不同年龄段(50~60、60~70、≥70岁)户籍居民的颈动脉狭窄、内膜增厚和斑块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642、118.648和185.275,均P0.01);男性户籍居民颈动脉狭窄、内膜增厚和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7%(162/916)比9.1%(139/1 529),67.1%(615/916)比52.6%(804/1 529),64.2%(588/916)比45.7%(699/1 529);均P0.01]。存在颈动脉狭窄、内膜增厚和斑块的辖区内户籍居民中,性别比、高血压病、卒中、吸烟和饮酒的暴露比例均高于无狭窄、无增厚和无斑块的人群(均P0.05)。存在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辖区内户籍居民中,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检出比例高于无狭窄和无斑块的人群(均P0.05)。结论辖区内年龄≥50岁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人群中,部分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检出率显著偏高,在开展卒中防治时,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群的吸烟、饮酒比例,及时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