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伴髓周静脉引流的岩尖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分析
引用本文:李静伟,李鹏,杜世伟,张鸿祺,凌锋,李桂林.伴髓周静脉引流的岩尖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9).
作者姓名:李静伟  李鹏  杜世伟  张鸿祺  凌锋  李桂林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摘    要:目的探讨伴髓周静脉引流的岩尖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02年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伴髓周静脉引流的岩尖区DAVF患者30例,均经DSA确诊。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1)30例患者中,男25例(83.3%),女5例(16.7%);发病年龄19~68岁,平均(50±12)岁;病程0.3~24.0个月,病程中位数为3.0(1.0,5.0)个月。首发症状中,脑干或高位颈髓水肿者28例(93.3%),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6.7%)。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3.7±1.1)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为65.0(0.0,81.3)分。(2)来自颈内动脉的脑膜垂体干幕缘支(30例,100.0%)和来自颈外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岩支(21例,70.0%)是岩尖区DAVF的主要供血动脉。(3)20例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7例患者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例在部分栓塞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10.0%),其中2例为周围性面瘫,1例为栓塞术后第3天再出血,经治疗完全恢复;因呼吸衰竭死亡者2例(6.7%)。(4)28例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9.5(26.0,93.8)个月。随访时mRS和BI评分分别为(1.1±0.7)分和95.0(92.5,100.0)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Z=-4.795,均P0.05)。25例(83.3%)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mRS评分≤1分,BI评分≥90分),3例(10.0%)患者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mRS评分为2分,80分≤BI评分90分)。结论伴髓周静脉引流的岩尖区DAVF患者多表现为脑干或高位颈髓水肿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但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使多数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