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比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针刀疗法和西医解剖理论指导下的针刀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理论针刀组(A组,32例)和解剖理论针刀组(B组,31例)。A组以足三阳、足三阴经筋的压痛点、条索状结节等阳性反应点作为进针点,消毒麻醉,针刀进入后以纵行剥离为主,而后在皮下扫散治疗。B组以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髌韧带起、止点,股四头肌肌腱止点、鹅足囊点共8个点为进针点,消毒麻醉,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操作,每周1次,共治疗3次。统计分析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的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和整体疼痛数字评价量表(VAS),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期间,两组的总有效率之间比较,A组为90.63%,B组为87.0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OMAC功能评分比较,A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7.28±10.22 vs 32.75±14.88,P0.001),B组较治疗前相比,评分下降(24.87±16.48 vs 30.90±16.64,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比较,A组第二周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即有统计学差异(4.48±1.60 vs 5.05±1.60,P0.05),第四周与治疗前比较(1.88±1.03 vs 5.05±1.60, P0.001); B组第二周评分未见明显改变(P0.05),第四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3.31±1.56 vs 4.77±1.68,P0.001),治疗后两组相比,A组显著低于B组(P0.001)。A组出现2例、B组出现3例轻度不良反应。结论: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针刀疗法和西医解剖理论指导下的针刀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有很好的疗效,但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针刀疗法在可操作性、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更具优势,易于在基层及社区医院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