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伏邪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作者单位:;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党政办公室
摘    要:伏邪学说源于《内经》,凡感受邪气,未立即发病,潜藏体内,因感受六淫之邪、七情过激、饮食失节、劳逸失凋等因素触动发作,皆可认为是伏邪致病;有四个特征,"动态时空""隐匿""自我积聚"和"潜证导向",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尤以"隐匿"最为根本,是伏邪最本质特征,是导致临床资料难以收集的根本原因;"潜证导向"也是隐匿特征所决定;"动态时空""自我积聚"是在"隐匿"基础上的动态变化过程;伏而未发、伏而欲发、伏而已发之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清代是温病学发展鼎盛时期,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逐渐形成温病发病两大类型。冠心病前期多隐匿,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到胸闷胸痛典型症状过程漫长,邪毒伏于心脉,复受外邪、烦劳等因素诱发;早期虽无症状,致病之邪已潜伏于内,俟机而动,此时需着手解决驱逐伏邪,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诊断。伏邪贯穿于冠心病整个病理过程,治疗抓住"伏邪"显得尤为重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强调正气御邪作用,又重视避免直接接触病邪;把握伏邪致病特点,遵循伏邪入络的致病规律,益气化瘀、豁痰通络为主要治则;引入"伏邪为害"理论,总结出"以通为主,祛除伏痰、伏瘀以救心"的治疗法则。

关 键 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伏邪  内经  外感  温病  动态时空  隐匿  自我积聚  潜证导向  以通为主,祛除伏痰、伏瘀以救心

Fuxi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