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两种测定血吸虫尾蚴方法的现场检测效果
引用本文:刘伯荧,蔡士椿,陈锡慰,张家楷,顾伯良,徐国坤,李伟,杨惠敏,李龙根,黄旭光.两种测定血吸虫尾蚴方法的现场检测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4(2).
作者姓名:刘伯荧  蔡士椿  陈锡慰  张家楷  顾伯良  徐国坤  李伟  杨惠敏  李龙根  黄旭光
作者单位:江苏省血地防办公室!南京210008(刘伯荧),南京医学院(蔡士椿,陈锡慰),镇江市血防办公室(张家楷),江苏省血防研究所(顾伯良),楼霞区血防站(徐国坤,李伟),南京市血防医院(杨惠敏),镇江市血防所(李龙根),扬州市血防所(黄旭光)
摘    要:1993年6月中旬,在南京市召开的血吸虫尾蚴监测方法研讨会上,与会的宁、镇、扬3市及其所属区、县的血防系统代表,应用南京医学院研究的C-6膜粘法和传统的尼龙绢条粘取沉淀法,在八卦洲通外江的外沙北埂河进行了血吸虫尾蚴检测.该河长80m,宽10m,平均活螺密度为2.0只/0.11m~2,钉螺阳性率为6.0%,感染性螺密度为0.0625只/0.11m~2.检测时正值潮退后初涨,水位较低,螺带暴露在水位线上.检测时间为上午9:00—10:00,水温30.5℃,晴,东南风,2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