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术前及术中评估中国人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解剖特点,探讨IMAP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乳房重建受区血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98例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病例进行分析,分为IMAP组32例,胸廓内动脉组6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自2017年1月起,73例同时术前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评估血管。分析所有病人患侧IMAP分布位置和管径,以及作为受区血管的使用率。结果:98例病人中,IMAP 66例(67.3%)位于第二肋间,直径(1.33±0.66) mm,24例(24.5%)位于第三肋间,直径(0.86±0.28) mm,8例(8.2%)位于第四肋间,直径(0.65±0.15) mm。98例DIEP皮瓣重建病人中,32例(32.7%)使用IMAP作为受区血管,其中28例(87.5%)位于第二肋间,4例(12.5%)位于第三肋间。在病人特征和皮瓣并发症等方面,IMAP组与胸廓内动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CTA和超声检查双重定位的73例病人中,29例(39.7%)使用IMAP,远高于仅行超声检查的12.0%(3/25)(P=0.01)。结论:IMAP是一种可靠的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受区血管。术前CTA检查可提高IMAP的使用成功率。IMAP作为受区吻合血管可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胸壁损伤、避免牺牲胸廓内血管主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