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引用本文:章晓燕,於佳炜,刘春凤,滕杰,钟一红,丁小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2,21(3).
作者姓名:章晓燕  於佳炜  刘春凤  滕杰  钟一红  丁小强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上海,200032
摘    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循环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表达的影响及差异.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4例CKD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予贝那普利20 mg/d、缬沙坦160 mg/d、贝那普利10 mg/d和缬沙坦80 mg/d治疗8周.记录随访过程中的血压、血清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和尿RAS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血、尿RAS 组分活性以及三组间的差异. 结果: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的尿蛋白定量(0.61 ±0.25) g/24h vs (0.35±0 20)g/24h,P<0.05]、尿血管紧张素原(60.76±28.05 )ng/(mg·Cr) vs (23.09±14.74) ng/(mg·Cr),P<0.05]低于基线;缬沙坦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线 (99.17±10.56) mmHg vs (84.63±9.33) mmHg,P<0.05],血浆肾素活性(PRA)高于基线(1.33±0.76) ng/(ml·h) vs (6.02±2.59)ng/(ml·h),P<0.01].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蛋白尿下降>30%)分别为87.5%、12.5%和62.5%,贝那普利组显著高于缬沙坦组(P<0.05).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PRA(3.20±1.25) ng/(ml·h) vs (6.02±2.59)ng/(ml·h),P<0.05)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53.32±11.13)pg/ml vs (105.61±59.49) pg/ml,P<0.05)低于缬沙坦组. 结论:贝那普利短期治疗可有效降低CKD患者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和蛋白尿,而缬沙坦可较贝那普利更显著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

关 键 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蛋白尿  血管紧张素原  血浆肾素活性  血管紧张素Ⅱ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