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临床救治
引用本文:刘玉龙,王优优,余道江,戴宏,卞华慧,陈炜博,李元,陈学英,冯骏超,邱梦悦,郑旭,包明月,郭凯琳,刘松涛,刘华江,张玉松,蒲汪旸,赵天兰.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临床救治[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36(5):324-330.
作者姓名:刘玉龙  王优优  余道江  戴宏  卞华慧  陈炜博  李元  陈学英  冯骏超  邱梦悦  郑旭  包明月  郭凯琳  刘松涛  刘华江  张玉松  蒲汪旸  赵天兰
作者单位: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中心,215004 苏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基金项目: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BL2014040);江苏省卫生计生委2014-2015年度预防医学科研项目(Y2015024);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SJLX15-0580)
摘    要: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 键 词:192Ir  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临床救治
收稿时间:2/5/2016 12:00:00 AM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