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拳击运动损伤类型、部位的流行病学分析
引用本文:郭峰,张日辉.拳击运动损伤类型、部位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7):9574-9577.
作者姓名:郭峰  张日辉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辽宁省沈阳市,110102
摘    要:学术背景:拳击运动损伤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关于拳击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研究结果。目的:综述拳击运动的损伤率、损伤部位、性质和损伤机制,从而希望能够为减少拳击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一定的依据。检索策略:用计算机检索High Wire Press1959-01/2007-06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关键词为"Boxing,injuries",同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95-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拳击,损伤"。首先对文献资料进行初审,然后查看每篇文献的引文。纳入标准:与拳击运动损伤相关以及其他运动项目损伤的文章;排除标准:内容重复的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文献86篇,其中纳入了37篇文献,排除的49篇文献属于重复性和相关性不大,纳入的文献主要涉及到拳击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损伤性质、部位和损伤机制。资料综合:①由于采用的运动损伤的评判标准不同,不同的学者对拳击损伤率的报道不同,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拳击运动损伤率并不高。②研究表明,由于拳击运动项目的特点,拳击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头面部和上肢,损伤性质主要是急性损伤兼有慢性损伤。③虽然有很多学者对拳击运动损伤进行了研究,但是较多的是采用单一的回顾性研究方法,而且调查的主要是比赛时的损伤情况,而训练时的损伤报道较少。④目前关于拳击运动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少,主要体现在缺乏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由于拳击运动损伤的模型不容易建立。结论:通过大量文献的总结发现,主要的损伤部位是头面部和上肢。头的损伤主要是慢性损伤,上肢损伤主要是急性的骨折损伤。损伤类型以撕裂伤和挫伤为主。通过损伤机制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提高拳击运动员成绩以及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 键 词:拳击  运动损伤  流行病学  综述文献
文章编号:1673-8225(2007)47-09574-04
修稿时间:2007-08-10

A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injured types and regions in boxers
Guo F,Zhang RH.A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injured types and regions in boxers[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07,11(47):9574-9577.
Authors:Guo F  Zhang RH
Institution: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02,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