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药物治疗及凋亡的机制
引用本文:朱理安.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药物治疗及凋亡的机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8(3).
作者姓名:朱理安
作者单位: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摘    要:目的以病毒性心肌炎(VMC)细胞感染模型为基础,研究柯萨奇B3病毒(CVB3)细胞感染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并观察板蓝根对实验性VMC的治疗效果。方法第一步建立稳定的VMC细胞感染模型;第二步在CVB3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24h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ELISA法定量检测CVB3病毒感染后1,2,4,7,24h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第三步将不同浓度的板蓝根与CVB3病毒作用后在心肌细胞上检测病毒的TCID50。根据药物毒性测定的结果,取最大无毒浓度以下两种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按两种方式加药:(1)CVB3病毒感染细胞后加药;(2)病毒先与药物作用后再感染细胞进行实验。以黄芪作为治疗阳性对照组,另设病毒感染组、正常细胞对照组。于药物作用48h后观察各组细胞搏动百分比、细胞病变(CPE)、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培养液中心肌酶水平,进行体外、细胞内药物疗效观察。结果(1)对CVB3病毒感染后细胞的形态学检测(CPE3+~4+),电镜下细胞内见包涵体,病毒颗粒及细胞培养液心肌酶(AST、LDH、CK、CKMB、HBDH)水平升高,证实所建立的VMC细胞感染模型是稳定的。(2)电镜观察CVB3病毒感染心

关 键 词:心肌细胞培养  柯萨奇B_3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  板蓝根  细胞凋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