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相关性比较
引用本文:高云飞,孟凡迅,张俊芳,周孝伟,张苗苗,李娇,张慎彦,黄芸.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相关性比较[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843-844.
作者姓名:高云飞  孟凡迅  张俊芳  周孝伟  张苗苗  李娇  张慎彦  黄芸
作者单位:1.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2. 南通大学神经科学系,江苏,南通,226001;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上海,201203
3. 南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目的:通过对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的观察和分析,探讨若干针刺位点的针刺镇痛效应对大鼠热水甩尾测痛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针刺大鼠胃经线上的“后三里”、脾经线上的“三阴交”、任脉线上的“关元”、督脉线上的“后会”等腧穴,检测其针刺前、后的热水甩尾痛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90±0.38),针刺后(9.28±0.3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2934,P=0.0001);“三阴交”腧穴针刺前(5.95±0.42),针刺后(9.27±0.4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20.6481,P=0.0001);“关元”腧穴针刺前(5.73±0.19),针刺后(9.72±0.56),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6.9763,P=0.0009);“后会”腧穴针刺前(5.85±0.14),针刺后(9.31±0.37),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6735,P=0.0001)。以上4腧穴针刺前后痛阈差值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F=0.44,P=0.7268)。结论:针刺“后三里”、“三阴交”、“关元”、“后会”等腧穴的针刺镇痛效应,在热水甩尾测痛模型大鼠机体上具有相似的作用表现。

关 键 词:脂肪条带结构  针刺镇痛  经脉线  痛阈模型
文章编号:1000-1719(2007)06-0843-02
修稿时间:2006-11-1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