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
引用本文:韩辉,杨文明,张娟,方向,方淑珍,汪美霞,董婷,王晓旸,汪瀚,鲍远程.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4(1):16-19.
作者姓名:韩辉  杨文明  张娟  方向  方淑珍  汪美霞  董婷  王晓旸  汪瀚  鲍远程
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安徽合肥23003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病种肝豆状核变性协作组,安徽合肥23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00151981373599:81202692)
摘    要: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神经病学》第6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4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豆状核变性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脑髓、脾、肾、痰浊、血瘀、血虚、湿热。中医证候分型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覆盖全部病例的94.5%。肝豆状核变性证素组合形式7种,单证形式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两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瘀血和瘀血、肝;三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痰浊、肝、脑髓,痰浊、瘀血、肝和痰浊、瘀血、脑髓;而四证组合以痰浊、瘀血、脑髓、肝和内湿、内热、脑髓、肝最多见。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核心病位为肝、脑髓,与脾、肾、胆关系密切,而痰浊、瘀血是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内湿、内热关系密切,血虚、气郁等因素也不能忽视。

关 键 词:肝豆状核变性  证候特征  组合规律  证候分型  证候要素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