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卒中亚型脑梗死病人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的相关性
引用本文:于小琪,秦琴保,王双艳,李晴,王敏健.不同卒中亚型脑梗死病人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2).
作者姓名:于小琪  秦琴保  王双艳  李晴  王敏健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卒中亚型脑梗死病人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7例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TOAST标准对病人进行分型,比较不同亚型病人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入院时与入院10 d后不同亚型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不同亚型病人间的死亡率。结果各亚型脑梗死病人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心源性脑栓死(CE)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最高,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组,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E)组次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组最低,但与SU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组1例(未列入统计分析内);各亚型病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E组缺损最为严重,SAO组程度最轻;入院10 d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最低,SAO组改善程度最高。急性期以CE组(34.1%)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LAA组(6.3%),SAO组在急性期未观察到死亡病例,CE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卒中亚型的脑梗死病人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此类病人预后评估的参考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