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火炭母总黄酮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引用本文:黄思茂,王梦楠,许琼梅,王欢,张可锋.火炭母总黄酮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8(2).
作者姓名:黄思茂  王梦楠  许琼梅  王欢  张可锋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
摘    要:目的:研究火炭母总黄酮对D-氨基半乳糖(D-Gal N)建立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200 mg/kg)及火炭母总黄酮剂量组(400 mg/kg、200 mg/kg、100 mg/kg),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各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天,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其余组均腹腔注射D-Gal N(500 mg/kg)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建立16 h后,收集血清及肝组织,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AST、ALT、TBIL、T-SOD、MDA和GSH-Px的活性或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h1型细胞因子TNF-α与IFN-γ以及Th2型细胞因子IL-10与白IL-4的表达水平;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ST、ALT和TBIL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切片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严重受损,肝细胞明显坏死,提示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火炭母总黄酮剂量组(400 mg/kg和200 mg/kg)小鼠血清或肝组织中AST、ALT、TBIL、MDA、TNF-α和IFN-γ水平不同程度显著下降,而T-SOD、GSH-Px、IL-10和IL-4水平显著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火炭母总黄酮能够显著改善肝损伤病变程度。结论:火炭母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护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调节肝组织Th1/Th2细胞平衡有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