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分析
引用本文:蔡丽梅,何洋,王华,母得志.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8,14(2):151-157.
作者姓名:蔡丽梅  何洋  王华  母得志
作者单位:1. 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10300 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2. 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    要: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围生期管理。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被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35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再采取等距抽样方法,从其余241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晚期早产儿中,选取35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逐一对以下项目进行分析:①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入院日龄、入院途径、适于胎龄(AGA)儿、小于胎龄(SGA)儿、大于胎龄(LGA)儿、分娩方式构成比,以及胎膜早破、宫内或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及母亲孕期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②了解纳入研究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男、女患儿所占比例。③研究组35例晚期早产儿患儿的性别、入院日龄、入院途径、出生胎龄、AGA儿与LGA儿、分娩方式、出生医疗机构构成比,以及重度与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伴发疾病或病因、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再入院率。 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入院日龄及途径、早产儿类型、分娩方式构成比,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宫内或生后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1,P=0.002;χ2=16.931,P<0.001;χ2=31.895,P<0.001;χ2=13.473,P=0.001;χ2=18.913,P<0.001;χ2=5.927,P=0.019;χ2=8.454,P=0.004)。2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头颅血肿发生率、母亲孕期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入研究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2.7%(35/276)。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男、女性别比为1.9∶1。③研究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出生胎龄为34+0~36+6周,重度与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为15例,重度和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占比例为85.7%(30/35),无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入院日龄≤7 d者居多,占60.0%(21/35),此类患儿系产科母婴同室出院后由门、急诊收入新生儿科者,再入院率高达94.3%(33/35)。研究组晚期早产儿的出生医疗机构中,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所占比例相当,分别占45.7%(16/35)和48.6%(17/35)。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伴发疾病或病因中,合并严重感染患儿的占比为17.1%(6/35)、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为11.4%(4/35)、头颅血肿为5.7%(2/3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为2.9%(1/35),同时合并上述多种病因为5.7%(2/35),但是仍然有57.1%(20/35)患儿未找到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明确病因。研究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为40.0%(14/35),换血率亦较高,为62.9%(22/35)。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重度、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所占比例高,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其中患儿为男性、入院日龄≤7 d、出生胎龄为35+0~35+6周、AGA儿、自然分娩、有伴发疾病者所占比例高。临床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规范管理的培训、强化对出院新生儿黄疸监测的力度等围生期管理措施,这对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伤残,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高胆红素血症  重度与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核黄疸  围生期管理  晚期早产儿  
收稿时间:2017-09-22

Analysis of late preterm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Limei Cai,Yang He,Hua Wang,Dezhi Mu.Analysis of late preterm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J].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2018,14(2):151-157.
Authors:Limei Cai  Yang He  Hua Wang  Dezhi Mu
Abstract:
Keywords:Hyperbilirubinemia  Severe and extremely severe hyperbilirubinemia  Kernicterus  Perinatal management  Late preterm newborn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