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疆地区药用肉苁蓉表型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作者姓名:张飘  杨孟可  朱军  李晓瑾  冯茹  徐荣  陈君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
摘    要:该文对3种药用肉苁蓉居群进行调查取样,选取来源于新疆17个肉苁蓉分布区的样点,生长状况良好的118份药用肉苁蓉样品的14项表观性状进行观察测量,对9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ANOVA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肉苁蓉表观性状变异丰富,9项性状指标有8项在种间存在显著差异。3种肉苁蓉性状总体变异系数以着花密度最大(71.1%),筒长变异系数最小(15.9%)。不同居群间表型性状分化明显,其中着花数平均变异系数最大(46.5%)、筒长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10.0%);D4居群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41.1%)、S3居群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13.5%)。系统聚类显示,在欧氏距离为15时,肉苁蓉样品分为三大类群,新疆北部的居群S1,S3,D1,S2,D4,D6,D7,D5聚为一类,新疆东部和中部的居群D8,S4,D9,D2,D3聚为一类,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居群未能完全分开,但明显区分于管花肉苁蓉居群T1,T3,T2。不同居群间呈斑块状分布,每一类群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在不同的分布区呈现不同的表型特征,直观地显示了肉苁蓉的居群差异,填补了近年来肉苁蓉形态学研究的空白。肉苁蓉的表型变异与寄主种类没有显著相关性,而是与分布区域有关,推测是由于山脉阻隔形成地理隔离,导致肉苁蓉在长期的适应与进化过程中形成各居群特有的遗传结构,研究结果体现了肉苁蓉在环境适应上的潜能,可为肉苁蓉资源保护及优良种质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