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猫抓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杨小冉, 刘起勇. 猫抓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3): 367-369. DOI: 10.11847/zgggws2007-23-03-66
作者姓名:杨小冉  刘起勇
作者单位: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媒介生物室, 北京102206
摘    要: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是一类典型的良性、自限性淋巴管疾病,主要是通过猫的抓伤和咬伤而感染,也可通过跳蚤的叮咬传播.儿童和青年人发病较多,少数病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表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已经证实,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导致猫抓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储存宿主是猫;也有关于五日热巴尔通体(B quintana)和克氏巴尔通体(Bclarridgeiae)感染导致猫抓病的报道[2].美国Jackson等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推算每年大约有24 000例CSD新发病例[3].

关 键 词:实验室诊断方法 猫抓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实验室辅助诊断 淋巴管疾病 巴尔通体 新发病例 临床表现
文章编号:1001-0580(2007)03-0367-03
收稿时间:2006-06-16
修稿时间:2006-06-16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共卫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共卫生》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