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阴阳不和”理论角度探讨肠癌的发病机制、病机演变及临床治疗
引用本文:王栋,孔宪斌,李清波,李雯,李玉,孟静岩.从“阴阳不和”理论角度探讨肠癌的发病机制、病机演变及临床治疗[J].天津中医药,2023,40(3):301-306.
作者姓名:王栋  孔宪斌  李清波  李雯  李玉  孟静岩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 301617;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天津 3016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3728,82274396);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JCZDJC366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0CB5304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3CB531701)。
摘    要:中医认为肝脾不调、脾胃不和、肝胃不和等脏腑不和及气血津液不和、寒热不调等均归属于“阴阳不和”,与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阴阳不和”是肠癌的核心发病机制。肠癌各期病机变化各异,是虚、实及虚实夹杂的动态演变,而非本虚标实一言概之,但皆因“阴阳不和”所致。故肠癌的中医治则当以“和法”为主,和其不和,“和法”应贯彻肠癌各期临床治疗始终,使其达到阴平阳秘。因此,文章从“阴阳不和”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肠癌的发病机制、病机演变及临床治疗,以期为肠癌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关 键 词:肠癌  阴阳不和  发病机制  病机演变  临床应用
收稿时间:2022/12/22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天津中医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津中医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