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血管紧张素Ⅱ在大鼠全氟异丁烯急性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初探
引用本文:王延琳,王虎,赵建,黄春倩,瞿文生,王和枚,丁日高.血管紧张素Ⅱ在大鼠全氟异丁烯急性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初探[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3(11):822-826.
作者姓名:王延琳  王虎  赵建  黄春倩  瞿文生  王和枚  丁日高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0ZXJ0900X-005)
摘    要:目的:初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在大鼠全氟异丁烯( PFIB)急性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 h)和PFIB染毒后1、2、4、8、16和24 h活杀组(n=4)。其中PFIB染毒组头部暴露动态吸入PFIB染毒(剂量为145 mg/m3×8 min),空白对照组于过滤空气暴露8 min。分别在染毒后相应时间点收集大鼠肺组织、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等样本,测定肺湿/干重比( W/D)、BALF蛋白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测定肺组织匀浆与血浆中AngⅡ含量及肺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活性。结果大鼠PFIB染毒后16 h肺W/D和BALF中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发生急性肺间质与肺泡水肿,伴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渗出,染毒后24 h肺损伤程度明显缓解。肺组织AngⅡ含量在染毒后8 h前各时点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染毒后16 h与24 h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血浆中AngⅡ含量与肺组织ACE酶活性在染毒后各时点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吸入PFIB中毒后肺组织ACE活性及AngⅡ含量与肺损伤程度未见明显关联,其病理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 键 词:急性肺损伤  全氟异丁烯  血管紧张素Ⅱ  中毒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