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的进展 |
| |
作者姓名: | 罗晓敏 邵枫 谢希 管西婷 王玮文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 |
摘 要: | 传统的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假说”提出,海马及前额叶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损害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改变,抗抑郁药物通过恢复/增强BDNF信号转导发挥疗效。近年来,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了BDNF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发病和抗抑郁治疗中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海马和/或前额叶皮质BDNF-TrkB信号通路的抑制或消除并不诱发抑郁样行为表型,但明显损害各种抑郁治疗反应,提示该信号通路在抑郁情绪障碍发生中缺乏直接或关键性的作用,而完整的、正常的BDNF-TrkB信号通路是目前各种抗抑郁治疗发挥疗效的必要条件;(2)BDNF-TrkB信号通路在海马-前额叶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中表现出相反的抑郁行为调节作用,提示BDNF可能通过影响情绪相关神经网络而不是单个脑区的活动发挥情绪调节作用;(3)脑内存在BDNF-TrkB和proBDNF-p75NTR信号通路,分别增强和抑制海马神经可塑性,提示脑内不同BDNF信号通路间可能通过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神经可塑性和情绪行为的调节;(4)BDNF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抑郁症易感性相关。新的研究证据大大扩展了人们对BDNF信号通路作用途径和作用机理复杂性的认识,促进了对传统的“抑郁症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的客观评价和进一步完善。
|
关 键 词: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rkB proBDNF P75NTR 抑郁症 抗抑郁治疗 |
修稿时间: | 2010-06-07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