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P19胚胎癌细胞体外定向心肌细胞分化模型的构建*★○
引用本文:高欣,岳晓珊,長岡正人,赤池敏宏. P19胚胎癌细胞体外定向心肌细胞分化模型的构建*★○[J].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 2008, 12(12): 2277-2280
作者姓名:高欣  岳晓珊  長岡正人  赤池敏宏
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卫生部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医学院中药研究室,东京工业大学生体分子机能工学专攻;东京工业大学生体分子机能工学专攻;东京工业大学生体分子机能工学专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361)*
摘    要:目的:如何在体外将胚胎干细胞培育转化为大量的心肌细胞并进行移植,使之成为具有成熟心肌细胞功能?实验采用不同诱导剂对P19胚胎干细胞进行诱导,拟构建体外定向心肌细胞分化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生体分子机能工学研究室完成。①材料:P19细胞由日本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提供。钙粘素融合蛋白N-cad-Fc由本研究室合成。②实验方法:P19细胞按1×107 L-1密度接种进行悬浮培养,分别以终浓度1,5,10,50,100 nmol/L视黄酸及0.5%、0.75%、1%、1.25%、1.5%二甲基亚砜各自诱导4 d,将形成的细胞聚集体分别接种于预铺有0.1%明胶、2.5mg/L N-cad-Fc、10 mg/L N-cad-Fc基质的24孔板中培养10 d。③实验评估:观察不同诱导条件及不同基质上的细胞跳动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Troponin T的表达,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标志性基因cardiac actin、gata-4的表达。结果:①P19细胞经1,5,10 nmol/L视黄酸或0.5%、0.75%、1%二甲基亚砜诱导后,均出现可自主节律跳动的细胞。P19细胞聚集体悬浮培养至20d,预铺有0.1%明胶、2.5 mg/L N-cad-Fc及10 mg/L N-cad-Fc基质的培养板上节律跳动细胞团的出现率分别为44.6%、71.3%和70.1%。②药物诱导后,P19细胞心肌特异性蛋白Troponin T呈阳性表达。③与传统预铺有明胶的培养板比较,在预铺有N-cad-Fc的培养板上心肌标志性基因cardiac actin、gata-4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但10 mg/L N-cad-Fc的表达量略低于2.5 mg/L N-cad-Fc。④分别在上述不同基质上单层培养的P19细胞,二甲基亚砜诱导14 d后均仍呈上皮样细胞形态,未见跳动细胞出现,RT-PCR检测无心肌标志性基因表达。结论:①使用0.5%~1%二甲基亚砜或1~10 nmol/L视黄酸可成功诱导P19细胞心肌分化,心肌特异性蛋白Troponin T 的表达早于心肌跳动的出现。②作为一种基质模型来模拟细胞间黏附,2.5 mg/L N-cad-Fc是较适宜P19细胞心肌分化的条件。③P19细胞心肌分化有赖于药物诱导和细胞成团的共同作用,细胞间黏附分子对其分化有促进作用。

关 键 词:P19细胞;心肌细胞;心肌分化;钙粘素融合蛋白
修稿时间:2008-03-05

Establishment of a model of P19 embryonal carcinoma cells differentiation into cardiomyocytes in vitro
Gao Xin,Yue Xiao-shan,Nagaoka Masat and Akaike Toshihir. Establishment of a model of P19 embryonal carcinoma cells differentiation into cardiomyocytes in vitro[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08, 12(12): 2277-2280
Authors:Gao Xin  Yue Xiao-shan  Nagaoka Masat  Akaike Toshihir
Affiliation:Beijing Hospital/ Beijing Institute of Geriatrics, Key Laboratory of Geriat-rics, Ministry of Health;School of Medicine, Tsinghua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epartment of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epartment of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