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调营充络”论治法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DHI、EEV、BAEP、TCD、血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姓名:李启晖  张志军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人民医院中医科
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8ZY3018)。
摘    要:目的:观察基于“调营充络”论治法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眩晕障碍量表(DHI)、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迂曲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口服。若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则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调营充络”论治法给予中药(甘草片、醋香附、桑叶、鸡血藤、炒白蒺藜、何首乌、西洋参、女贞子、荷叶、川芎、葛根、地龙各)口服,1剂/d,水煎至500 mL,早晚各服用250 mL。两组均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9.06%(34/4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DHI评分与EEV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BAEP与TCD结果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迂曲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实行基于“调营充络”论治法的中药指导,可提升眩晕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关 键 词:椎-基底动脉迂曲  循环缺血性眩晕  调营充络  中药指导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