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BCBB/BMP/bFGF复合物在股骨头坏死修复中的成血管作用观察
引用本文:彭吾训,王蕾,李彦林,修晓光,龚跃昆,李世和,胡蕴玉.BCBB/BMP/bFGF复合物在股骨头坏死修复中的成血管作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10):32-33.
作者姓名:彭吾训  王蕾  李彦林  修晓光  龚跃昆  李世和  胡蕴玉
作者单位:1.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550004
2.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4.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基金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基金资助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目的 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CF)复合物在股骨头坏死(FHN)修复中的成血管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的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各16个股骨头。A组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MP/bFGF,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对股骨头进行大体及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并进行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①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A组8、12周时各有1个股骨头塌陷;B组12周时植骨与宿主骨界限依然存在;C、D组12周时植骨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②X线摄片:A组12周时股骨头缺损仍然存在,有1个股骨头塌陷;B组12周时植骨与宿主骨界限仍然存在;C组2周时植骨区呈高密度影,与宿主骨界限清晰可见,8周时植骨区密度低于宿主骨,与宿主骨界限模糊;D组12周时植骨区密度与宿主骨相近,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③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术后各时间点C组血管数和血管面积均大于A、B、D组(P均〈0.05)。结论BCBB/BMP/bFGF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

关 键 词:股骨头坏死  双相陶瓷生物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